民间故事 民间故事:算命瞎子有一手 从前有一年,章丘县大旱,县城里唯一能吃得饱的,就是孟财主家。孟财主家存着十几年吃不完的粮食,他知道外面不太平,就让家丁们日夜巡岗,自己还每天去粮库里查点存粮。这天一早,丫鬟急匆匆地禀报孟财主:“老爷,三夫人要生了!”... 2024-01-16130 阅读0 评论民俗教研员
民间故事 民间故事:反晦气 从前,村里有个叫二蛋的后生,聪明机灵,眼珠一转就是一个主意,村里人遇到啥解不开的麻烦事,都喜欢去找他。这天,住在村东头的表叔王大找到二蛋,扔给他一吊钱,气呼呼地说:“太欺负人了!二蛋,你一定要帮我出个主意,好好治住他... 2024-01-16136 阅读0 评论民俗教研员
民间故事 民间故事:冒名顶替 唐末僖宗年间,宋州有位书生叫赵颍泉,出生在医师世家。可他不愿行医,一心想要考科举、走仕途。无奈年过四十依然屡试不第,这年他还是名落孙山,心灰意冷之下决定打点行李回家去。这天,他刚出店房,迎面遇到年轻的蔡州书生孙道同,... 2024-01-16108 阅读0 评论民俗教研员
民间故事 民间故事:杨大郎断指 话说民国年间,在大巴山下古驿镇,若论起木工手艺,杨大郎绝对算是数一数二的傲角儿。那年月,乡下匠人一般都是走乡串户地找活儿干。杨大郎成名后,十里八乡请他上门做家具的特别多,他技艺精,活计出彩,工钱也公道,主家满意,都是... 2024-01-16813 阅读0 评论民俗教研员
民间故事 民间故事:砍柴郎和玫瑰仙子 在一座青山下,有一个十来岁就失去爹娘的小伙子,以担柴为生。一天中午,烈日当空。他担着柴正往回走,只听见背后传来女孩的声音:“担柴的哥哥,把我带回去吧。”小伙子放下担子,往后边看去,却没有发现一个人影。当他担起柴正要起... 2024-01-15118 阅读0 评论民俗教研员
民间故事 民间故事:山寨危机,二当家下山劫人质 明朝时,皖西猪头尖上啸聚了一伙强人,打家劫舍,无恶不作。这伙强人中有个前不久刚入伙的,叫张忠,他手脚功夫了得,为人机灵,喜欢四下走动。大当家的“知人善任”,给了他一个“走动”的职位,专门从城里采购盐巴、布匹、药品等山... 2024-01-15113 阅读0 评论民俗教研员
民间故事 民间故事:蟠龙寨剿匪 清朝雍正年间,京郊山上有个盘龙寨,寨主名叫石猛,经常带着手下干些打家劫舍的勾当。这天,在通往京城的一条小路上,石猛带着一伙人在树丛中埋伏着。这时,一队车马走了过来,为首是一位年轻公子,光看他那神气十足的坐骑,与一身的... 2024-01-15151 阅读0 评论民俗教研员
民间故事 民间故事:麻袋高招 元末明初,苏北东台沿海连年水灾,百姓流离失所,土地荒芜。朝廷看到了这一情况,决定从苏州阊门一带,移民至此垦荒。接下移民安置任务的各盐场场长,各自打着如意算盘。这也难怪,移民中有年富力强的,也有老弱病残的,谁都想接收些... 2024-01-15109 阅读0 评论民俗教研员
民间故事 民间故事:红玉汤 清朝光绪年间,京城有个说书人,名叫刘安谷。此人是有名的孝子,颇受邻里敬重。这年夏天,刘安谷的母亲病了,刚开始只是有些头晕目眩,怕冷恶风,全家都以为是小疾,就近请了周郎中来看。周郎中说是夏天贪凉,患了风寒,不碍事,吃两... 2024-01-14164 阅读0 评论民俗教研员
民间故事 民间故事:女混混儿 早年间,天津卫出了第一个女混混儿,叫崔张氏,还是个海清腿儿,就是没入过混混儿锅伙、自个儿单挑的。一个大脚片子、膀大腰圆的老娘们儿,为嘛要当混混儿啊?这事儿还得从火烧望海楼说起。同治九年,天津卫出了档子大事儿。津门百姓... 2024-01-14145 阅读0 评论民俗教研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