民间故事 民间故事:千里送芦根 黄义斌到任临州知府,带来了一个名叫陈文静的师爷。陈文静瘦得皮包骨头,但两眼放光,很是精明。陈文静到临州不久,因为水土不服,就得了口疮。口疮当然算不得啥大病,但久治不愈,真让陈文静有苦难言。他时常手托着下巴,还不住地揉... 2024-01-24219 阅读0 评论民俗教研员
民间故事 民间故事:绝妙的计策 清朝嘉庆年间,江南泾县县城里有一间杂货铺,铺主是杨掌柜。杨掌柜有个儿子叫杨勤多,勉强考中了个秀才功名,杨掌柜却一心指望他出人头地。杨家的杂货铺旁有一家高记丝绸铺,铺主是高掌柜。杨家杂货铺的生意原本不错,但高掌柜经常暗... 2024-01-24177 阅读0 评论民俗教研员
民间故事 民间故事:自己索命 清朝末年,唐县大旱。刘大胖一双手难以养活两个人,只好辞别新婚的妻子,约了邻居李小个子,去东北挖人参。两个人在深山老林里转了大半年,刘大胖连个人参毛也没见着;李小个子倒挺幸运,挖到了一棵棒槌参。... 2024-01-24173 阅读0 评论民俗教研员
民间故事 民间故事:天赐仙婚 明朝永乐年间,有位担任镇江盐道史的官员名叫秦龙。这一日,他因公务前往高邮,路经一座小庙,遂进内歇息。庙正中供奉着女娲像,旁边立着几座侍女像。其中一座红衣仕女像雕琢得摇曳生姿宛若西子,看得秦龙心旷神怡,直叹道:“人生在... 2024-01-24121 阅读0 评论民俗教研员
民间故事 民间故事:陈郎中 清朝乾隆年间,龙城街上新开了一家医馆。行医者是一位五十多岁的外地老头,姓陈,人称陈郎中。他中年丧妻,身边只有一个十八岁的女儿翠英。开业后,他为人看病开处方,女儿就帮忙配药、收款。陈郎中医术好,凡是上门求医者,多能药到... 2024-01-24172 阅读0 评论民俗教研员
民间故事 民间故事:三焗鱼的故事 明朝时,郎中姚鼐因老家遭了水灾,只得领着妻儿,辗转来到了太古县。太古县虽然富庶,却只有一家张氏医馆。姚鼐觉得此地有商机,就倾其所有,在西城买了一座四合院,开了一家杏林医馆。姚鼐医术高超,加之收费公道,一时间患者盈门。... 2024-01-23144 阅读0 评论民俗教研员
民间故事 民间故事:道士占卜 清朝乾隆皇帝统治的第三年,秀水人祝宜臣在乡试时考中了举人。中举之后,他便和朋友一起到外地游玩去了,只剩父亲祝某和奴仆在家。祝某的父亲早年中举,顺风顺水过关斩将,曾担任过清朝的按察使,被乡邻称为祝进士。所以他花大价钱延... 2024-01-23141 阅读0 评论民俗教研员
民间故事 民间故事:雪山红狐 很久以前的一个冬日,天空下着鹅毛大雪。此时,正是兵荒马乱的时候,人们很少外出,山村里更显寂静。村子东头三间草房内,相依为命的母子三人围着火盆交谈。母亲用火棍拨了拨柴火说:“海龙啊,当前西北前线告急,官府昨日贴出征丁告... 2024-01-23138 阅读0 评论民俗教研员
民间故事 民间故事:万蝈来朝 明朝末年,有个书生叫万虢,数次科举未中,最后干脆迷上了赌博。没过多久,他不但输得倾家荡产,连父母亲也被他气死了。这年冬天,万虢卖掉了仅剩的祖宅,来到了赌场,然而孤注一掷的他还是输了个精光。走投无路的万虢走在一段高大的... 2024-01-23157 阅读0 评论民俗教研员
民间故事 民间故事:错杀 清乾隆年间,东海县县令叫万庆高,他的口头禅是:“当官不为民办事,不如回家卖豆腐。”人们常见这位年逾四十的县令瘦脸紧绷,圆眼放光,风风火火地忙碌着。这年深秋的某日清晨,薄雾缭绕,万庆高刚起床就有衙役来报:出了人命案子,... 2024-01-23141 阅读0 评论民俗教研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