民间故事 民间故事:苦菊花 1.阴差阳错从前,滦州城燕山街有个吴长顺,人长得不咋的,从远处看就像一根竹竿挑着颗瘪枣儿。别看吴长顺这般模样,可他刚过门的媳妇屈秀英却是又白又嫩又水灵,仿佛刚刚上市的鲜豆腐。... 2024-01-13147 阅读0 评论民俗教研员
民间故事 民间故事:兄弟卖砚台 南宋年间,邛州蒲江盛产砚台,其中最有名的当数张家砚台,这张家砚台有一绝,就是耐寒,墨汁严冬不冻。张老爷子年纪大了,就想把家业交给儿子管理。按当地的规矩,家业应该交给大儿子张有善,但张有善太老实,说话木讷,不善交际,整... 2024-01-13240 阅读0 评论民俗教研员
民间故事 民间故事:画中奇缘 清朝康熙年间,青州县唐颂薄有才名。只可惜后来家道中落,唐颂也自暴自弃,醉酒狎妓,人们想起前朝那位姓唐的解元,都打趣叫他“青州唐伯虎”。要说这唐颂,的确跟那唐伯虎有几分相似,也擅丹青。自甘堕落后,便每日画些美女图仕女图... 2024-01-13307 阅读0 评论民俗教研员
民间故事 民间故事:土匪军师的借刀杀人计 姜福是老爷岭黑风寨的土匪军师,平时喜欢到广味楼打探消息。这天,他像平时一样,坐在广味楼内一个不起眼的角落里,一边喝着茶,一边竖着耳朵探听着各类消息。广味楼是城里人气最旺的一家茶楼,常有三教九流之辈在这里谈天说地,只听... 2024-01-13146 阅读0 评论民俗教研员
民间故事 民间故事:没钱花时打和尚 滦州大觉寺的天王殿里,除了供奉着东、西、南、北四大天王外,在正对着山门的神龛里,还供奉着一尊笑容可掬的弥勒佛。弥勒佛的左右各挂一块乌漆木牌,上面刻着一副对联,上联是“笑口常开,笑古笑今世事付之一笑”,下联是“大肚能容... 2024-01-13431 阅读0 评论民俗教研员
民间故事 民间故事:草药绣囊 民国时期,有个叫陈绍成的人,开着一家商行,后娶妻桂州王氏,二人新婚燕尔,十分恩爱。每次陈绍成出远门,王氏都会把一个装了草药的绣囊挂到他身上,还交代他返家时在绣囊里再装一味草药带回来。陈绍成不解,但因为疼爱妻子,就每次... 2024-01-13183 阅读0 评论民俗教研员
民间故事 民间故事:千金方 北宋末年,离京城汴梁百里之遥的一个小镇上,有家药铺名叫“济世堂”。济世堂老板姓万,因世代行医,医术十分高明,被人称为“万神医”,可谓远近闻名。济世堂有条祖规,就是看病因人收钱,穷人看病收钱少,甚至不收钱,可达官贵人来... 2024-01-13426 阅读0 评论民俗教研员
民间故事 民间故事:师父的秘密 很早以前,密州城里有个老铜匠,他有一手打造铜号角的绝活。过去的人但凡有点手艺,那是不外传的。别说是收徒,就是自己的亲骨肉还传儿不传女。老铜匠也不例外,他没儿没女,也不舍得把自己的手艺外传。... 2024-01-13270 阅读0 评论民俗教研员
民间故事 民间故事:赶考的书生 刘双林是个进京赶考的书生,一路上跋山涉水,风餐露宿,终于离京城越来越近了。这天中午,刘双林来到一个叫樟树村的村庄,疲惫至极的他听人说樟树村酿的酒十分有名,加之快到天子脚下心情轻松,当即在一家小酒馆里要了一壶酒,就着上... 2024-01-13171 阅读0 评论民俗教研员
民间故事 民间故事:以死相报 宜湖城有个严大掌柜,大伙儿都叫他“严半城”,意思是严大掌柜家的店铺占据了半个城。这个严半城相当有钱,却十分刻薄,粮仓里粮食霉了、烂了,也甭想他舍一粒给人。如果单单是刻薄也就算了,他还是最有名的奸商,大斗进小斗出、放高... 2024-01-13117 阅读0 评论民俗教研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