温馨提示:这篇文章已超过442天没有更新,请注意相关的内容是否还可用!
从前,毛南地方有个员外,名叫谭七宗。他的女儿爱春,长得像山茶花那样美丽。她长到结婚的年龄了,还没有出嫁,天天独自在房里织布绣花。
七宗家里雇了个年轻长工,名叫谭傍种。他是个穷苦的孤儿,只有一个寡母,住在打狗河边山脚下的茅棚里,全靠傍种扛活养活她。
爱春又漂亮又能干的名声传得很远,不少富家子弟托媒人上门来说亲,她母亲总是对媒人说:“女儿的婚事要由女儿自己作主。”
来说亲的那些媒人只好直接找爱春探问。爱春都只是笑着说:“谢谢你的好意!”
原来,爱春看到傍种忠厚老实,勤勤恳恳,早就对他有了心意。逢年过节,她常常背着父母把一些好吃的东西和自己织的布交给傍种,由傍种在夜里骑着白马送给他的老母亲。
一年正月间,爱春的妈妈对她说:“小燕子长大了总要自己造个窝,宝贝女儿也该找个婆家了!”
爱春脸上顿时飞起红云,小声说:“妈妈啊,很难得选一个中意的人呀!
妈妈微微一笑:“那你就来一骑马招亲吧!”
爱春问道:“哪样子骑马招亲呀?”
妈妈指着院子里的白马说:“你就反骑着它,背朝前,脸朝后,让白马自由自在往前走,马在哪家门口停下来,那家就是你的婆家啦!”
爱春照着妈妈的主意,请傍种备马。这匹马是傍种天天喂了的,傍种牵它出栏,装好马鞍,扶爱春上去,白马用他的脸亲一亲傍种的手,长嘶一声。傍种拍拍马背,说:“路上走稳一点!”白马点点头,“答答答”一步步走远了。
爱春倒骑在马上,离家越来越远了,站在家门口的傍种,在她的眼前虽然越远越小,在她的心里却越近越清晰了。
白马翻山越岭,过沟穿林,走到打狗河边的一个茅棚前停了下来,白马不停地叫着,不断用前蹄刨着地面。
爱春一连抽了几鞭,白马只是扬了几下头,四只蹄却像铁钉钉在地上样,一动不动。爱春跳下马来,走进茅屋里,只见一个白发如霜的老奶在缝补着衣领,就亲切地问道:“老人家!就你一人在家吗?”
老奶奶抬头一看,眼前发亮,站着一位年轻美丽的姑娘,连忙起身让坐,老老实实说:“我儿子在外地打工,就我一人守家。你有什么事到这里来?”
爱春回答说:“我是特地到这里来找婆家的呀!”
老奶半信半疑地说:“住在这一带的都是穷苦人家,我怕你难找到门当户对的婆家!”
这时,爱春把妈妈教她“骑马招亲”的事从头到尾讲了一遍,接着下拜:“你做我的婆婆吧!”
老奶慌了神,连忙说:“我家穷得地无一块,瓦无一片,全靠儿子常年给谭员外打工,换米回来活命。竹笼装不了锦鸡啊!我们家怎么住得下你这样的好姑娘呢!”
爱春一听“谭员外”,马上问:“哪个谭员外?”
老奶奶答:“谭七宗员外。”
爱春赶紧又问:“你儿子叫什么名字?”
老奶奶答:“谭傍种。”
爱春惊喜地说:“白马在你家门口停留,是你儿子和我天生有缘。从今天起我就是你的媳妇了。”说完她从衣上解下自己亲手打结的一颗花布扣,交给老奶奶作为信物,算是订了亲。
爱春和傍种果然结成了一对恩爱夫妻,傍种上山开荒种玉米、南瓜、香瓜,爱春在家纺纱织布、喂养菜牛;夫妻勤做省用,生活过得一天比一天宽裕。过了几年,家底越来越厚,家人共同商量,打算盖一栋新瓦房。
有一天,傍种攀上山顶找木料,发现悬崖陡壁上有一棵粗大、笔直的树木,用斧头一敲,发出鼓乐似的响声。他想:把这木头砍回去做门板,那该多好呀!
接着,他用藤条把自己绑在崖壁上,挥起板斧一下一下砍起来,一直砍了半天,才把这棵树砍断。
新房子盖好以后,用这木板做成了两扇大门。
这门板一安上,奇怪的事情就发生了,每当他们一家人吃罢夜饭,坐在门前乘凉的时候,门板就发出优美动听的声音,有时像琴弦,有时像锣鼓,有时像箫笛,有时像百鸟欢鸣,真是好听极了。
这件奇事,一传十,十传百,很快就传到傍种岳父谭七宗那里。七宗感到稀奇,要看个真假,来到傍种家住下。
当晩月明星亮时,这门当真发出各种鼓乐歌声来。他想:我成了员外,样样富有,就缺这么一对门板,要是把它弄回去,安到自家门上,那是多么体面的事,多么好的享受啊!于是,他找女婿傍种商谈,想要买这对宝门。
傍种起初不肯,七宗执意要买,许诺说:“门板有多重就给多重的银子。”
傍种仍然不吭声。七宗板起面孔说:“我连独生宝贝女儿都许配给你,如今我用银子买一对门板你都舍不得,这哪里是我的女婿!”傍种不得已,只好点头了。
第二天,七宗骑上白马,叫家人挑着银子到傍种家来换门板,可是,怪得很:七宗搬来的几担银子,还比不上一扇门板重。
七宗只得叫家人回去挑来更多的银子,但称来称去,门板总是超过银子的重量。
七宗眼看家里的银子快搬完了,就对傍种夫妇说:“算了算了,这是你们的福份。银子一起留给你们,家当一齐搬来这里,你们妈和我搬来同你们一起享福算了!”
还没有评论,来说两句吧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