读书故事:鲍子都不做欺心事,声名远扬福荫后代

民俗教研员

温馨提示:这篇文章已超过453天没有更新,请注意相关的内容是否还可用!

不做欺心事.jpg

曾任司隶校尉的鲍宣是上党人,字子都,年轻的时候,有一年将近年终,鲍宣携带郡县里记载全年的人口、钱粮、狱讼等各类文件上交朝廷。

鲍宣一路上押解这些东西相安无事,直到有一天,鲍宣远远看见有一个书生独自一人行走在路上。

待到鲍宣走近之后才发现,这个书生患了急性心痛病,突然栽倒在地,鲍宣在马车上恰巧看见这一幕,赶紧吩咐马夫停车,鲍宣匆匆忙忙下车,为书生按摩周身,希望书生无恙。

可是天不遂人愿,也是这书生命不好,鲍宣累的浑身大汗还是没有能救活书生,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变故,鲍宣心中百感交集,十分悲伤,心想:这荒郊野岭也不知道这位书生是哪里人,无法通知他的家人来为他收尸,总不能让他曝尸荒野吧,这可怎么办呢?

鲍宣也感到非常为难,一边思考办法一边为书生收拾遗物。他看见书生随身带着的有用绢帛写成的一卷书,还有十块银饼。有了,鲍宣打定主意。从书生遗物里拿出一块银饼为书生定了一副棺木收敛尸体,他把剩下的银饼放在书生的头下,帛书放在他的腹上,将他入土为安后,又对他哭祭一番,说到:假如你的亡魂有灵,你应该让你的家人知道你埋在这里。我现在身负使命,没有办法,也不能够在这里久留。说完鲍宣就告辞上路了。

说来也奇怪,鲍宣到了京城,本来就是人生地不熟的地方,突然出现一匹青白色的骏马一直跟在他的后面,赶也赶不走,最奇怪的是这匹马好像有灵性一般,任何人都不能靠近它,唯有鲍宣可以接近他。

你说怪不怪,鲍宣也感到奇怪,可是这匹马也赶不走只好任由他去。鲍宣京城述职完,就启程回家,由于人生地不熟,走着走着就迷路了,况且天色也渐渐黑了,这可怎么办。

鲍宣四下打探,发现不远处有一户人家,走近一看原来是一家关内侯的住宅,鲍宣心中大喜,于是就让随从拿着自己的名贴去拜见关内侯。

随从便拿着名贴去敲门。

管家开门一看,见一个随从打扮的人问道:“有什么事情吗?”。

随从说:“我和我家大人由于天黑迷路了,也找不到客栈住宿希望能在贵府借宿一晚,这是我家老爷的名贴”。

然后说着话,随从恭恭敬敬的递上名贴,管家接过名贴一看,又朝远处一望,心中一惊,拿着名贴慌慌张张地进府了。随从看着管家如此失态心中也颇为奇怪。

管家拿着名帖拜见自家主任,并说道:“外面有个投宿的客人偷了我们家丢失的马。”

关内侯接过名贴一看,贴上写着鲍宣鲍子都,关内侯心中也是疑惑说道:“鲍子都是上党很有名望的人,不可能做这种事情的,这件事一定另有蹊跷,走我们出去看看”。

等到关内侯出门,一看见鲍宣旁边的马就发现,果然就是自己家丢失已久的那匹,于是问道:“鲍大人,你怎么得到我家这匹无缘无故丢失的马呢?”

鲍宣听到这里,也就明白了为什么管家刚才如此失态。鲍宣就把自己路遇书生,书生是如何死去的,他又是如何掩埋尸体,这匹马又是如何跟着他的事情详细的向关内侯说明。

关内侯听完鲍宣的话,非常惊愕的说到:“你说的这个书生就是我的儿子啊,我派人找了很久都没有找到,没想到…”关内侯掩饰不住自己的丧子至痛,流下伤心的泪水。

关内侯带着家丁找到鲍宣收敛尸体的地方,挖出棺木,打开一看果然银子和帛书放的地方都和鲍宣说的一样。关内侯心中对鲍宣很是感激,于是,关内侯全家就向皇帝举荐鲍宣,从此鲍宣声名远扬,官拜司隶校尉。

他的儿子和孙子也曾封为国公。当时的京城流传这这样一首民谣“鲍氏骢,三人司隶再入公。马虽疲,行步工。”意思就是:鲍氏骑马名青骢,三人做司隶,两人封国公,马儿虽疲乏,士路端正,官运亨通。 

文章版权声明:除非注明,否则均为找故事网原创文章,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。

发表评论

快捷回复: 表情:
AddoilApplauseBadlaughBombCoffeeFabulousFacepalmFecesFrownHeyhaInsidiousKeepFightingNoProbPigHeadShockedSinistersmileSlapSocialSweatTolaughWatermelonWittyWowYeahYellowdog
验证码
评论列表 (暂无评论,176人围观)

还没有评论,来说两句吧...

取消
微信二维码
微信二维码
支付宝二维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