温馨提示:这篇文章已超过455天没有更新,请注意相关的内容是否还可用!
在南明山雄伟的石梁后面,有一口清澈见底的水井,名叫“仙翁井”,也叫“炼丹井”。据传,这就是葛洪当年在这里炼丹时所用的水井。
这一年,葛洪来到浙江,在杭州葛岭住了一些日子,后又沿括苍山脉来到浙南的南明山,南明山的景色十分秀丽,有无数奇洞妙穴,是炼丹的好地方。
炼丹首先要有好泉。葛洪为了寻觅一口好泉眼,就折来一段细竹竿,在南明山周围的泉窝里,东探探,西瞧瞧。一个小沙弥见他那认真的样子,走上去问道:“喂,施主,你是掉了金子,还是掉了银子?”
葛洪摇摇头,又继续寻觅着。小沙弥见状,叹口气说:“唔,原来是个哑子!”
葛洪听了,不觉“扑哧”一笑,说道:“我非聋非哑,更不是在寻金觅银,我是在寻找泉眼呀!”
小沙弥听了奇怪,就问:“寻找泉眼做什么用呢?”
葛洪答道:“炼丹。”
那时候炼丹术很风行,皇家官府都器重会炼丹的方士。小沙弥听说要找泉眼炼丹,就急忙请教姓名。葛洪告诉了名字。小沙弥一听,高兴得连施礼也忘了,急忙奔去通报住持和尚。
一会儿,老方丈带着两个小和尚,随着小沙弥走了过来,见着葛洪,合掌施礼道:“老衲不知仙翁到此,有失远迎。请仙翁到禅寺歇息!”
葛洪作揖还礼道:“葛某初登南明,即被这儿神奇的景色迷恋,今欲借宝地数尺,以作炼丹之用,不知师父肯容纳否?”
老方丈稽首道:“仙翁肯在此处炼丹,实为南明增辉,老衲哪有不欢迎之理。刚才听小徒说仙翁在寻泉眼,贫僧等当尽力相助。现在请仙翁进寺一歇吧!”
在老方丈的盛情相邀下,葛洪即进寺歇脚。当晚,老方丈摆素宴给葛洪接风洗尘。宴后,葛洪又向老方丈询问南明山的各处情况,老方丈一一详告,谈得十分投机,直至夜深,方各自安寝。
次日一早,那个小沙弥就引着葛洪,在山前山后找了整整一天,但仍没有找到可供炼丹的泉水。
当晚,老方丈和葛洪共进素斋。谈及泉水事时,葛洪闷闷不乐。老方丈说道:“仙翁,就在我们仁寿寺大殿两侧,有两口神异的水井,不知这水可炼丹否?”
葛洪忙问:“是什么样神异的水井?”
老方丈说道:“这两口水井在大雄宝殿左右两侧,一口冬暖夏凉,一口夏热冬冷,人称'阴阳井’,且永不干涸!”葛洪一听,急忙放下碗筷,要老方丈陪去察看。
老方丈笑道:“丹炉未开火,仙翁心里的炉火却已旺了。”说罢,就命小沙弥点烛张灯,引葛洪走上大殿,打开由木板盖着的“阴阳井”。
葛洪低头一看,果见左井热气腾腾,右井寒气冽冽,不禁连声称赞道:“阴阳井,果然名不虚传,好水啊好水!”
老方丈听了一喜,急问道:“如此看来,这两井的水可供仙翁炼丹罗?”
葛洪摇头道:“不,阴井水太寒,阳井水太热,此两口井水都不宜炼丹。”
老方丈心头一沉,叹气道:“唉,堂堂浙南名山,竟找不出一口可供仙翁炼丹的泉水眼,真令人遗憾呀!”
葛洪笑着说:“师父放心。葛洪已察觉,在'阴阳井'附近,必有一口灵泉,能找到这灵泉,就可炼丹啦!”
掌灯引路的小沙弥插言道:“师父,我想起来了,大殿后左侧的岩壁中,不是在冒泉水吗?那泉水早中晚会变幻色彩,冒出后又潜入岩缝中,不见一点儿流淌,这莫非就是仙翁师叔所讲的'灵泉’?何不去看看!”
葛洪一听,点点头催促着要去。三人从前殿走进后殿,又从后殿走出边门,几步路就到了岩壁前。在恍惚的烛光下,果见岩壁中淌着一股泉水。
这泉水十分奇特,一会儿沸腾喷涌,水花四溅,热气腾腾,一会儿又趋平静,悄悄流淌,仿佛凝结不动。如此反复循环,没完没了。
说也奇怪,那不停循环喷淌的泉水,却没成水流,好像一涌出来又潜回岩缝中似的。葛洪见此,忙跨上两步,双手捧起喷涌的泉水,喝了一口,清凉透心,不由欢喜得大声说道:“找到啦,找到啦!好泉哇好泉!”
老方丈和小沙弥听了,也十分高兴,异口同声问道:“仙翁,此水能炼丹?”葛洪连声回答:“能,明天就在这里开井置炉,起火炼丹!”
这一夜,葛洪睡得十分香甜。第二天一早,老方丈就雇来石匠,在葛洪的指点下,于岩壁旁开凿了一口水井,然后又请来铸铜匠,为葛洪铸了一只巨大的丹炉。
自此,葛洪就在南明山仁寿寺后殿右旁一侧烧旺炉火,用南明山的青栗硬木炭烧炼出能使人延年益寿的“火丹”,又用南明山岩壁中冒出的清洌泉水,泡炼出能治病却疾的“水丹”。
火丹又称“金丹”,水丹又称“银丹”。后来,据说处州府曾发生过一次大瘟疫,幸亏葛洪散发了他炼制的丹药,才控制住瘟疫的蔓延,救治了无数百姓。
不久,葛洪离开了南明山,又往别处去云游炼丹了。葛洪虽离去,他辟建的水井至今却仍留在南明山仁寿寺后殿右侧。
后人为纪念葛洪,就在井旁竖起一块石碑,上刻“葛仙翁井”四个篆体大字。为了顺口,人们皆叫“仙翁井”,又称“炼丹井”。
还没有评论,来说两句吧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