民间故事:和尚与船夫

民俗教研员

温馨提示:这篇文章已超过456天没有更新,请注意相关的内容是否还可用!

和尚与船夫的故事.jpg

明朝年间,莆田出了个大官叫黄仲昭。这一年,他被钦点为主考。那时,朝廷的六部大臣,莆田占有五部,一些名绅认为这科是取巧的好机会,便叫子弟也上京应试。

一时间,鱼龙混杂,有真有学问的,也有有钱但没有学问的。后一种人一到京都,就去黄府拜谒黄仲昭。为了避嫌,凡来应考的同乡,黄大人一概不见。但这些人有办法,他们找别的大官通融,最后,黄大人不得不见,但只许他们公举一人相见。

黄大人早知这些人的来意,所以见面时也不多谈,只问一句:“今年家里什么收成好?”

原来,黄大人心知这几个人胸少文墨,有意点拨他们一下,但又不好明讲,就此一句,且看他们自己的理解如何了。

想不到这几个人还真会猜。那位去黄府的没猜出来,留下来没去的倒把黄大人的话猜了个八、九不离十:这一年莆田是大、小麦收成最好,莫不是此与考题有关?

果然让他们猜中了。这样,真有学问的再加上这几个假有学问的,莆田来应考的五十人中,竟有四十九人中了进士。那落第的一名,是黄大人不敢再取了,怕犯作弊之罪。

“五十中四十九”,莆田因此名声大振,那几位名绅为了炫耀他们治县有方,就在县衙的后门大街上建一座木造的大坊,坊上挂一块匾额,上书“文献名邦”四个大字。

匾额一挂出去,消息就像风一样传遍了九九八十一乡。有知道内情的,心中暗暗不服。单说一位禅林贤士,就为此事而惹出一段故事来。

原来,附近有一座名寺,寺里有一位高僧,他不但武艺超群,琴棋书画也无所不精。他听得城里几位名绅挂匾额的消息,便来到城里,想看个仔细,煞一煞这几个人的气焰。

他进城后,游游逛逛,慢慢踱到木坊前,抬头一看,那“文献名邦”四字大字,果然写得不凡。但他心里早有主意,想要借此机会,会一会莆田的真才子。

于是,他把灰布长衫一撩,猛地一纵,“嗖”地飞上了木坊架,轻巧地把匾额摘了下来,又轻轻地落在地上。匾额被人摘了,这还了得。

一时间,不少人都踊到木坊前。只见那和尚不慌不忙地把匾额夹在胳肢窝下,大摇大摆地向鼓楼走去。虽然围观的人越来越多,但多数人不想多管闲事;那几个大户名绅的爪牙虽想动手拦阻,但又怕那和尚的一身武艺,因此,也没有一个人敢上前去阻挡。

和尚把匾额放在楼台上,躬身向众人作揖说:“贫僧多有冒犯,还望各位恕罪。只是这匾额挂得不妥,故把它取了下来。”

这时,那几位名绅都得到消息,也赶来了。他们问和尚:“何为不妥?”

和尚说:“这匾额不是御封的。即使是御封的,也难叫人心服。贫僧这里有一对子,如果你们对得出来,贫僧就把此匾披上大红绸布,插上银灿灿的簪花,亲手挂还原处,还要备办酒席,请戏班做戏一天,向各位谢罪;如若对不出来,那就要恕贫僧无礼,三天之后,这匾额贫僧就要带走了。”

几位名绅心想,一个和尚,能有多少墨水?打打拳还可以,要跟我们比学问?哼,正好让我们露露脸。因此,几个人一商议,就决定答应这场赌赛。

和尚让人把大红纸糊成长条幅,然后他大笔一挥,写了上联“日进重天,东雷西电南北雨。”写毕,把字幅从鼓楼上垂挂下来,几百步外都看得见。

那几位名绅平时自恃文墨很饱,这时见了和尚的对子,却一个个目瞪口呆,暗暗叫苦:看不出这和尚还有两下子‘这对子出得刁。“日”对“月““进”对“退”都还好办;就那“东雷西电南北雨”难对。“东”本来可以对“西““南”本来可以对“北““雷电”本来可以对“风雨”,但这些全被和尚用去了,下联怎么对得出来呢?

其实,这几位名绅正经的学问不多,歪法子可不少。他们知道自己对不出来,为了不当众出丑,就托辞各种事故,纷纷溜回家去。

就这样,三天过去了。鼓楼前士子如云,有人费尽心思,还是对不出来。对联在鼓楼上挂了三天,匾额在楼台上也放了三天。

第三天,眼看太阳就要下山了,还是没有一个人能揭下那对子的。这可急坏了那几位名绅,他们为了要顾自己的脸皮,都不愿再到鼓楼前去出丑。想来硬的又怕打不过那和尚,到时更让人耻笑。因此,他们虽然都派出心腹去打探消息,但是没有一出头露面去交涉的。

再说那和尚接连三天见没人能对得上,心里觉得奇怪,虽然说,那几位名绅挂匾额是欺世盗名之举,但是,此地的真才子都到哪里去了?怎么就没有一个肯露面呢?也罢,待太阳一下山,我就动身回去!

当夜,月光如水,那和尚腋下夹着匾额,急忙忙地往回走去。一条清冽的溪水挡住去路,这是木兰溪,要过去须得摆渡。

和尚上了渡船,额,心中便知道八九分了。这几天,过渡的人都在谈论着城里和尚摘匾额的事,去看看,一时又走不开。想向众人打听,又怕惹人笑话。因为他自知出身寒苦,日子,没读过什么书,只是不时向过路人请教,如今,他见高僧来到自己面前,心想不能轻易放过求教的机会,于是,便委婉地向和尚打听。和尚见这船夫彬彬有礼,谈吐不凡,心中暗喜,便把上联吟了一遍。

船夫撑动渡船,船缓缓地向前移动。溪面上,风吹波动,月影摇曳,浪拍船身泼喇响。此情此景,船夫见了,心头一喜,随口吟道:“月临水面,前波后浪左右风。”

和尚听他对得妙,连声叫好;他想不到会在这里遇到真才子呢!他忙与船夫施礼祝贺,要他把船快快撑回,一同连夜进城去。

和尚有心要让大家看看,这才是真才子!“文献名邦”的匾额,应该挂在乡间渡口,而不该挂在县衙后门的大街上啊。

文章版权声明:除非注明,否则均为找故事网原创文章,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。

发表评论

快捷回复: 表情:
AddoilApplauseBadlaughBombCoffeeFabulousFacepalmFecesFrownHeyhaInsidiousKeepFightingNoProbPigHeadShockedSinistersmileSlapSocialSweatTolaughWatermelonWittyWowYeahYellowdog
验证码
评论列表 (暂无评论,143人围观)

还没有评论,来说两句吧...

取消
微信二维码
微信二维码
支付宝二维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