读书故事:留一犁

民俗教研员

温馨提示:这篇文章已超过441天没有更新,请注意相关的内容是否还可用!

留一犁.jpg

盐城民间田地买卖中有一项约定俗成叫“卖田不卖坟”,这里有一个故事。

相传在南北朝时期,有一年春季备耕期间,一位娃宛的农民,发现他家那块稻田里,不知什么时候葬了一座新坟。他虽然觉得奇怪,却未动声色地接纳了它,在耕田时还为它多留了一犁土。更重要的是,从那以后“留一犁”居然成了宛家的“祖训”。

说来也怪,宛家原本是世代农民,结果到了其孙辈头上,不仅出了个大秀才,而且在省城会考时,名列榜首。消息传来举县震惊。因为这是盐城有史以来的破天荒之举,所以盐城县令非常重视。先是亲自出衙相迎,紧接着又让他骑马挂花绕县城一周,着实令人眼馋。

然而,严格地说,这位宛秀才并不是完全凭真本领考中的。原来,宛秀才在省城会考期间,每逢遇到疑难问题时,总有一个人在他后面指点他。可是当他回头时却什么人也没有。“请问先生你是谁?”。当那声音再次响起时,宛秀才不失时机地问道。因宛秀才再三追问,那声音才很不情愿地说:“我叫刘一雷。因为你们宛家有恩于我,才有今日暗中指点之举。”

宛秀才的父亲说:“据我所知,我们宛家祖祖辈辈都没有与姓刘的人家打过什么交道,更不存在什么恩恩怨怨。你们说的那个刘一雷,该不会是耕田时的那个‘留一犁’吧?”

宛秀才恍然大悟,为了感谢“留一犁”暗中相助,宛家重修了那座孤坟。

后来,人们发现了这座墓里的随葬竹简,才知道墓主原来是大名鼎鼎的鲍参军。

鲍参军姓鲍名照〔公元414—466年)是南北朝时的文学家,出身贫微,曾任秣陵令、中书舍人等职。后为临海王刘子顼的前军参军。因子顼起兵时兵败盐城,鲍照为乱兵所杀,尸骨不得还乡,故葬于盐城。

鲍照诗歌风格俊逸,对李白、岑参等颇有影响。有《鲍参军集》等传世。

有鲍参军在幕后指点,宛秀才岂有不名悬榜首之理?这个故事传开之后,百姓纷纷效仿,并慢慢形成了卖田地不卖坟地的风俗。

文章版权声明:除非注明,否则均为找故事网原创文章,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。

发表评论

快捷回复: 表情:
AddoilApplauseBadlaughBombCoffeeFabulousFacepalmFecesFrownHeyhaInsidiousKeepFightingNoProbPigHeadShockedSinistersmileSlapSocialSweatTolaughWatermelonWittyWowYeahYellowdog
验证码
评论列表 (暂无评论,112人围观)

还没有评论,来说两句吧...

取消
微信二维码
微信二维码
支付宝二维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