温馨提示:这篇文章已超过444天没有更新,请注意相关的内容是否还可用!
济南府的施佑家境贫寒,靠着家中三亩薄地生活,每天都起早贪黑的去地里劳作,很是勤劳能干。他有个经常在外地做生意的朋友,名叫吴二,生意时好时坏。
施佑看朋友吴二的家里虽也不富裕,可也吃喝不愁,很是羡慕,想跟他学做生意,向亲朋好友的借了一些钱,出外跟他合伙做生意。
到了年底,二人生意因为时好时坏,没赚到多少钱,很是沮丧,眼看年关临近,二人五五分成把钱分了,只好踏上回家的路程。
一路上,别人都因为回家过年很好是兴奋,谈笑风生的。而他们俩却是满脸的愁云苦雾,就这点钱,只能勉强过个年,家人肯定会失望的,很是失落。
为了省钱,他们俩白天赶路,晚上从不住店,住在桥洞下或者破庙里过夜。也从不进客栈吃饭,而是买了一些大饼,饿了就啃几口,渴了喝点河水或者泉水。
几天后,有一天,他们俩赶路时,在野外看到地上躺着一个人。近前一看,原来是个年纪很大的老翁,痛苦呻吟着,看样子是病了,病的还不轻,施佑心地善良,连忙至前关心询问。
老翁道自己姓孟,刚才出来买东西,忽然感觉身体难受,浑身无力,就摔倒了,怎么也起不来了,很是难受,觉得快要死了。言罢,目中有浊泪缓缓流出。
施佑问他的儿女呢?没想到,可能这句话触到老翁的痛处,忽然哭起来。一边哭,一边告诉他,自己只有一个儿子,十年前,因为醉酒溺水而亡,老伴受不了打击,因为悲伤过度,得了重病蓦然离世了,只剩下他一个孤老头子一人生活,感叹自己命苦。
看到老翁的样子,施佑想起自己离世的父母也没有享过一天福,很是难过,和吴二商量,想为老翁看病。
没想到,吴二听罢,大惊,劝他不要多管闲事,他经常在外奔波,见识比他多,提醒他,有不少乞丐以此骗钱,骗物的,还是小心谨慎为好,再说,他们手里这点钱是回家过年的,一家人在家里盼望着他们回去呢,拉他就走。
施佑犹豫不决,拿出几张大饼给老翁,落寞的准备离开。可刚走几步,听到后面又传来老翁痛苦的呻吟声。
施佑站住甩开手说:“他是一个老人,在这野外有病了,再这样下去,会死的,我们不能见死不救,即使他骗了我,我也认了。”言罢,不顾吴二怎么劝,倔强的回去了,把老翁背起来,要去给他找郎中看病。
吴二急的直跺脚,只好和他一起去找医倌。找了好久,才看到一个医馆,施佑累的满脸大汗,背老翁进去才发现吴二没影了,苦笑着摇摇头。
郎中为孟老翁看病,告诉他,幸好来的及时,再晚了没命了,为他开了一些草药。施佑要背他回家,可孟老翁说自己没有家了,走到哪住到哪。
施佑只好背他来到旁边一个简陋的客栈住下来,求掌柜的帮忙熬药。
掌柜听到他和老翁非亲非故的,救了老翁,很是感动,痛快答应下来。
施佑咬咬牙,买了两碗热汤面。晚上,衣不解带的伺候孟老翁,孟老翁一点也不客气,对他呼来喝去的,连小二都看不下去了。觉得这老翁病糊涂了,人家和他非亲非故的救了他,出钱为他看病买药,他还这样对待人家。施佑也不放在心上,耐心的伺候他。
在客栈住了几天,老翁终于病愈了,很是高兴,施佑告诉他,自己要回去了,一家人在家里盼望着他回去过年呢。
这几天,孟老翁总是打听他的事情,听罢,笑着道自己年纪大了,腿脚不便,跟前也没家人,问他能不能带自己回家和他们过个年。
施佑听罢,哭笑不得,这几天,又是看病,又是买药,还住了几天客栈,老翁有病期间还需要营养品,自己给他买了好吃的,只看着他吃,自己舍不得吃一口。
如今,好不容易他病愈了,自己囊中钱的只够回家盘缠了,因为回家路上还要过江,坐船要花钱的。他犹豫不决,窘态的搓着手,不知道该怎么办,不敢看孟老翁期待的眼神。
孟老翁看他不言语,叹口气说:“既然不同意,我就不难为你了,你走吧。”
施佑犹如逃一样出去,可刚走了几步,忍不住回头一看,孟老翁靠在门口呆呆看着他。他心里很是酸楚,狠狠心,复归,带他踏上回家的路程。
一路上很是艰难,多日后,终于回到家乡。刚到村口,就看到妻儿站在那里翘首远眺,心里一热,至前和妻儿相拥,喜极而泣。
孟老翁默默看着,眼睛湿润了。妻子看到老翁,惊奇询问。
施佑道出经过,歉意的告诉他们,今年让他们失望了,过年也没有给他们买礼物。
可妻子却高兴的说:“过年就是团圆,一家人在一起就是幸福,人回来比啥都强。”
施有听罢,鼻子一酸,泪水夺眶而出。他的儿子懂事的向孟老翁问好,老翁高兴的至前拉着他的手,问他几岁了,有没有上学。
孩子告诉他,自己十岁了,因为家里没钱,没有读书。孟老翁再没有言语。亲朋好友的知道他回来后,都去要钱。
施佑很是愧疚不安,低三下四的告诉他们,自己没赚到钱,让他们失望了。让他们放心,自己过了年就去城里里做长工,赚钱还他们。亲朋好友的很是失望,悻悻而去。
几天后,施佑的妻子施氏给老翁和丈夫,孩子做了新衣服,唯独没有给自己做新衣,施佑更加难过。
又过了几天,过年了,他的妻子很会过日子,把端午节煮的粽子拿出来,她煮粽子的时候,把原汤晾凉后,和粽子一起密封在坛子里,这样就不容易坏了。
家里的钱,只买了一点肉,包饺子的时候,妻子包了两样馅,肉馅是给孟老翁和孩子吃的,自己和丈夫吃的是素馅。他的孩子很懂事,吃饺子的时候,非要父母和他吃一样的,他和妻子只好吃了一个,而孟老翁却不客气的吃起来。
过完年,到了春天,施佑种完地,就要去大户人家做长工。可此时的孟老翁忽然闹着要吃肉,施氏狠狠心,把家里唯一一只下蛋鸡杀了。不大会,煮熟的鸡肉端上来,香气扑鼻,孟老翁迫不及待的坐在桌前大快朵颐。
这一幕,刚好被邻居看到,觉得施佑太傻了,出外做生意没赚到钱,还带回家一个爹。此事传来后,人们都议论纷纷的,都笑施佑傻。他的朋友吴二摇头苦笑。
施佑也不在意,犹如没听到一样该干啥干啥。没想到,孟老翁听到议论后,竟然嘻笑着要认他做义子,施有佑为了哄他高兴,答应下来,孟老翁很是高兴。
几天后,施佑收拾收拾要去大户人家做工了,可老翁又闹上了,又要吃肉。可家里实在是没钱卖肉,他的妻子想了想,要去把自己唯一的陪嫁一个银镯子当了买肉。
可孟老翁拦着不让去,生气的对施佑说:“你有钱,就是舍不给我买肉吃。”
施佑哭笑不得,道自己确实没钱。
孟老翁拉着他说:“你说你没钱,我现在带你去找钱……”拉着他就走,力气很大。
施佑好言好语的劝他不要闹,让妻子去当铺,可老翁死活不同意,拉起他出去,雇了一辆马车,告诉要去的地方。马夫要他付钱,孟老翁告诉他,到了地方就给钱。
马夫赶着马车离开这里,后面尘土飞扬。妻儿追出来,看到马车已经疾驰而去了。几天后,在一个破房子前停下来,老翁让他们俩在外面等候片刻,他进去了。不大会,出来付了钱,车夫离开这里。
施佑看的目瞪口呆。孟老翁带他进去,只见屋里很是简朴,落满灰尘。老翁指着墙边镐头让他拿起来,跟着他走。施佑懵懵拿起来,跟随其后。老翁指着院子里几个地方让他挖掘。
万万没有想到,挖掘出来很多白花花的银子,施佑看的目瞪口呆,傻了,做梦没想到,穿着破旧,骨瘦如柴的孟老翁竟然这么有钱,惊奇询问。
孟老翁大笑着告诉他,他年轻时,就是一个做小生意的人,一家人勤俭持家,有钱也不乱花,所有认识他的人,看到他家人穿戴破旧,生活节俭,都以为他没钱,势利眼的亲戚从不登门。
时间长了,钱越积越多,妻儿离世后,他很是孤独,想着自己日后,那些钱给谁,只能给那些亲戚。可那日他出去买东西回来的路上,病倒在地,被施佑救了后,他想了很多很多,觉得这些钱只配给这善良的人家。
施佑听罢,惊呆了,大呼不敢要这些钱,还是留给他想给的人。老者忽然变得很是严肃,认真的说:“积善之家,必有馀庆。积不善之家,必有馀秧。善良的人有好报,还会给子孙后代带来福报。这些钱,你受之无愧。”
施佑跪下来磕头答谢。他有钱后,先还了债。拿出一些银子做个小生意,在孟老翁指导下,没想到生意不错,越来越好。他有钱后,和孟老翁一样,一家人仍然勤劳能干,勤俭持家,从不乱花钱,送儿子去私塾读书。
儿子聪明伶俐,过目不忘,勤奋好学,每次考试,都名列前茅,深得教书先生的喜爱,对他前途充满了希望。
一家人甚是孝顺孟老翁,细心如尘的照顾他,孟老翁很是欣慰,晚年生活幸福。
有钱后,施佑经常帮助穷人,修桥补路,还供村里的穷人家孩子读书,做了很多积德行善的事情,人们很是拥戴他,一家人过着快乐祥和的日子。
还没有评论,来说两句吧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