温馨提示:这篇文章已超过464天没有更新,请注意相关的内容是否还可用!
孔子带着他的弟子周游列国,他的一匹马跑进农民的庄稼地里吃了庄稼。那个农民十分愤怒,就把马扣下了。
孔子的学生子贡去向农民求情,说了许多好话却没有把马取回来。孔子感叹他说:“用别人不能理解的话去说服人,好比用最高级的牺牲——太牢去供奉野兽,用最美妙的音乐《九韶》去取悦飞鸟,有什么用呢?”于是孔子就派养马的人前往处理这件事情。
养马人对那个农民说:“你老哥不是在东海耕种,我也不是在西海旅行,我们既然碰到一起了,我的马怎么能不侵犯你的庄稼呢?”
农民听了,十分痛快地解下马,还给了他。
各种人因类别、品性相同而聚合。
在农民面前大谈诗书之理,这正是腐儒误国误民的根源所在。养马人的话固然不错,假如由子贡去说,农民仍不会听从。为什么呢?因为儒生与农民在外貌和修养上相距甚远,他们的精神也必然互相背离。
那么孔子为什么又不直接派养马人去,而要先听任子贡前去呢?如果先派养马人去,即使他一去就取回马,子贡也不会心服,不如先让子贡自己去碰钉子,养马人的妙处自然会显露出来。
圣人通达人情,所以能恰当地发挥各人的长处,而后来的朝代,往往用金科玉律束缚人,以论资排辈限制人,又总是指望一个人各方面都要冒尖,天下的事怎么能办得好呢?
【智囊中言】
劝说者要了解被劝说的对象,把握被劝说者的性格特点,以及当时的心态,从而有针对性地采取被劝说者能够接受的方式。
因为一般人只懂得浅显的语言,勉强地去读高深宏大的道理去让他们听,就如同用仙丹妙药去治疗鼻塞咳嗽、穿着貂皮虎裘去砍柴挖野菜一样。
当年苏秦曾经用精深的学说去赵国游说,结果秦阳君听了之后不高兴;商鞅以“帝道”、“王道”去游说秦孝公,而秦孝公却不愿意采纳。
凡是不符合当事人内心所追求的东西,即便你说的天花乱坠,表达的眉飞色舞,引用的全是古圣人的话语,那也如同用酒饮牛、用肉喂马一样毫无效果。
所以,那种华丽深奥的辞藻,只有华丽的表面,而缺乏实质的内涵。只适合庸人自乐而不适合深入人心。
因此,子贡固然有出色的劝说神力,但在此处的“妙称”,还不及马夫的“谐说”。
道理很简单,因为子贡在所面对的不是有修养懂得大道理的君主或者士大夫,而是一文不识的山野之人,自然美妙的言辞对于山野之人而法,犹如对牛弹琴,这是劝说的时候不注意被劝说者的身份和地位。
因此,王充曾精辟地分析了子贡与山野之人交涉失败的原因,他说:“拿圣人的经典给小孩子看,把高雅的言论说给山野之人听,他们不会明白其中的内容,也就没有不被顶回来的了。”
这就告诉了我们劝说的时候要注意劝说的对象。
评析解释:中国传统文化中,太牢是古代帝王祭祀社稷时,牛、羊、豕猪三牲全备。九韶是古代音乐名,周朝雅乐之一,简称《韶》。相传舜时的所作,另一说为喾时所作,同《大韶》。
还没有评论,来说两句吧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