温馨提示:这篇文章已超过487天没有更新,请注意相关的内容是否还可用!
四季轮回,万物消长。事物的发生、发展是有规律的,要想做好事情,就要遵循客观规律。
“因其政之所以求因与之,则不劳。”作为君主,要做到安详从容、公正沉稳,既会怀柔又能节制,才可以面对天下纷争,保守君位,以防颠覆。
这就是鬼谷子在本篇所说:“安徐正静,其被节无不柔。善与而不静,虚心平意,以待倾。”
光武帝刘秀在位时,鉴于连年战乱,于是采取了轻徭薄税,兴修水利,惩治贪腐,精兵简政等一系列措施,使社会经济得到了恢复,缓和了西汉末年的社会危机。尤其在对西域的政策上得到了体现。
汉武帝时,曾几次大举征讨西域,虽压制了匈奴,但劳民伤财,引起了很多矛盾,得不偿失。因此,光武帝改变了征讨西域的政策,不再过问西域之事。甚至关闭了玉门关,拒绝西域各国使节进入。
建武二十一年,西域鄯善、东师等国派使臣到洛阳朝见,并遣子入汉做人质,希望附属汉朝。
群臣认为,西域各国自前汉就已归附中原,因王莽篡位时国内大乱,使匈奴乘隙以武力征服各国,今汉室中兴,各国愿意归附,理应答应他们的请求。
但光武帝认为,国内初定,民国贫弱,如答应各国请求,与匈奴的大战将不可避免,势必付出巨大代价。
因此,光武帝拒绝各国附属的请求,好言抚慰,归还礼物和人质,送上厚礼,派人护送他们出玉门关。
建武二十七年,功臣朗陵侯臧官、扬虚侯马武上书说,请乘匈奴分裂之际发兵击灭之,以立“万世刻石之功”。
光武帝说:“常胜之家,难以虑敌,吾方思之。”
众将又请出征匈奴,光武帝下诏:“今国无善政,灾变不息,百姓惊惶,人不自保,而复欲远事边外乎!孔子曰:‘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。’且北狄尚强,而屯田警备,传闻之事,恒多失实。诚能举天下之半以灭大寇,岂非至愿!苟非其时,不如息民”。
由于实行了与民休养的措施,阶级矛盾逐渐缓和,社会经济迅速得到恢复并发展,民众安居乐业,全国呈现出了新气象,这就是“光武中兴”的初期局面。
后来,北匈奴见汉朝日渐强大,怕威胁到自己,就主动遣使通好,进贡马匹、皮衣,乞求和亲并请求传授汉朝音乐,还要率西域各国使节进贡朝见。
光武帝依据安抚笼络的原则,采纳班彪的建议。这样,汉朝边境安定,百姓得以休养,国力得以恢复。逐渐形成光武中兴的大好局面!
评析:有些内容出自《资治通鉴》!
还没有评论,来说两句吧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