聊斋故事:崖底奇人

民俗教研员

崖底奇人.jpg

唐朝天宝年间,有一个姓幸名魁山的读书人,原本家境富裕,到了他的父亲这一代,开始没落。到了幸魁山成家后,已经是入不敷出了。

这一天,家里没米了,妻子刘氏哭着数落幸魁山。他无言以对,摔门而出。

可是,出了门,他却茫然四顾,无处可去。

思来想去,他决定去北方投奔姓杨的好友。

姓杨的在刺史衙门里担任幕僚,要是他能引荐幸魁山给刺史,谋个差使,好歹有个安身立命之所。

幸魁山也懒得和刘氏说知,当即翻越高山抄近路去郡城。

这座高山峰岚连绵,山上有山,人迹罕至,要不是幸魁山没有钱,为了节省路程,他也不会到这里来。

饿了吃野果,渴了喝山泉水,晚上就睡在大树上。接连走了三天,也没有到达最高峰。

这一天,幸魁山正在山脊上走着,忽然脚下一滑,跌坐在地上,往山崖下滑落。

脚底下都是厚厚的树叶,根本没法着力,身体越滑越快,最终掉落崖下。

幸魁山感觉到身子犹如腾云驾雾一般,也不知道过了多长时间,掉进一个深潭里。他呛进几口冰凉的潭水,晕了过去。

等待他醒来后,发现躺在草坪上,围着几个怪人。说他们怪,主要是个子高,鼻子大,嘴巴阔,一看就不像中土人氏。不过,一开口,腔调虽然有点像西北口音,却大体能听懂。

原来,人们听见巨大的落水声,赶紧跑过来,幸魁山浮上来后,他们把他捞上来控水,折腾了好一会儿,幸魁山才醒过来。

一位老者让几个年轻人,把幸魁山搀扶到屋里坐下,端来一碗热汤,让他喝下定神。喝完热烫后,幸魁山长舒一口气,终于缓过劲来。他讲了自己的身世,众人询问现在是谁在执掌汉朝?

幸魁山一愣,说道:“现在是大唐,年号天宝。”众人大惊,纷纷问道:“现在已经是大唐了吗?大汉呢?汉朝不在了吗?”

轮到幸魁山惊讶了,他反问道:“你们难道从来没有出去过吗?”那些人说:“我们到了此地后,四面都是万丈高的崖壁,从来没有出去过,不知道外面的变化。”

原来,他们的先祖是秦国人,秦国被灭亡后,有十几个人带着种子,赶着猪牛羊,抱着鸡鸭,一路迁徙,躲进深山里。他们到了高山上,遇到几只老虎的追赶,到了悬崖边,一起跳了下去,无一例外地都掉进了深潭里,活下来一半的人,除了鸡鸭,猪牛羊都没有跳下来。于是,他们在此生存下来,播种粮食蔬菜,喂养鸡鸭,过着与世无争的日子。

原来如此,幸魁山开始不厌其烦地讲了大汉以后朝代的更迭,人们听了后,感叹不已,想不到外面有了天翻地覆的变化,他们却在里面过着与世隔绝的日子。

幸魁山在此住了下来,里面是丘陵地带,方圆二十多里,几十户人家散落在丘陵脚下,住着草庐,穿着树皮和青草编制的衣服。因为没有耕牛,耕田犁地都是靠人力拉扯,一个个都身强力壮的。他们只有名字,没有姓氏,自称秦人。

老者是族长,因为不识字,没有文字记载,他们自己也不知道在这里繁衍到了多少代。得知幸魁山是读书人,老者大喜,便让幸魁山教孩子们识字。他们以沙地为纸,以树枝为笔,跟着幸魁山识字。

过了一段时间,老者选了一个年轻漂亮的女子,给幸魁山当妻子,众人又帮他盖了三间草庐,分给他几亩田地,好歹有了家。女子给他生下两个儿子,幸魁山分别取名幸大秦和幸小秦。

幸魁山经常沿着崖壁观察,发现西边的崖壁矮一些,便鼓动老者召集人们,开凿出一条天梯,以便走出去。老者摇着头说:“一来没有铁锤和凿子,二来人们已经过惯了这种日子,不愿意出去。”幸魁山深以为憾,只得作罢。

但是,他的内心里一直装着一个梦想,那就是走出去,回到家里。他收集了不少尖尖的石头,堆积如山。

十七八年后,幸魁山的两个儿子都长大了,个个身强体壮,七八尺长。因为没有铁器,人们使用的工具都是木制的,效率低下,但是却磨炼人,幸魁山也变得强壮起来,完全没有了书生的模样。

农闲时,他开始带领两个儿子,在西边的悬崖下,手握尖石,开凿天梯。先在崖壁上凿出两个凹坑,然后踩着凹坑往上凿出新的凹坑。

前后花了三年多,终于通到了崖顶。他们又花了大半年的时间,用藤条连接成近百丈的绳子,拴在崖顶的巨石上。他们一家四口人,告别了人们,终于走了出去。

一直走了四五天,他们才到山脚下,一问才知,到了西北方。他们身无分文,一路乞讨着回家。半路上,爆发了安史之乱,地方上正在招募军队,幸魁山便把两个儿子送去当兵,拿着补贴,带着老婆回家,对外称老婆姓秦。

到了家里,才知道刘氏早已改嫁,还好旧宅子还在,他们收捡一番,住了进去。秦氏在家种地,他到处打短工,勉强能够过下去。

幸大秦和幸小秦兄弟俩,体格强大,能够以一敌十,作战勇敢,很快得到升迁。到安史之乱结束后,两人论功行赏,都当上了五品将军,幸大秦正五品上,幸小秦从五品上。

两人衣锦还乡,一路打听着找到了家里,带回许多金银。幸魁山大喜,开始建造高屋楼阁,购置良田,从此后过上了富裕的生活。

一家人喝酒庆贺时,谈论起了深坑里的秦人们,打算把他们都接出来,分给他们田地,让青壮年跟着兄弟俩参军,谋个出路,强过在深坑里过着落后的日子。

父子三人先到了西北,沿着旧路,找到了深坑,却发现藤绳被火烧了,火势是从下而上烧上来的,因为藤绳的末端没有烧掉,还绑在巨石上。

幸小秦自告奋勇,沿着崖壁上的凹坑攀沿而下。可是,不一会儿,他就爬了上来,原来下面的凹坑都被填平了,还有十多丈高,根本下不去。

他们终于明白,这些秦人的后代们,不愿意出来。三人相对嗟叹,只有下山。后来,他们买了许多猪羊牛马,以及各种铁制的农具,还有许多布匹,请人抬到了深坑旁,全部扔了下去,也不知道下面的人们收到没有。

文章版权声明:除非注明,否则均为找故事网原创文章,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。

发表评论

快捷回复: 表情:
AddoilApplauseBadlaughBombCoffeeFabulousFacepalmFecesFrownHeyhaInsidiousKeepFightingNoProbPigHeadShockedSinistersmileSlapSocialSweatTolaughWatermelonWittyWowYeahYellowdog
验证码
评论列表 (暂无评论,72人围观)

还没有评论,来说两句吧...

取消
微信二维码
微信二维码
支付宝二维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