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明万历年间,桐城县有个渔民名叫吴文忠,家境贫寒,非常孝顺,只要是父母想要的,他都会尽力办到。
这天,吴文忠卖鱼回来,看到路边躺着一个破衣烂衫的老乞丐,两条腿自膝盖以下脚踝以上的皮肤都已经溃烂流脓,散发出阵阵恶臭,路人见到都捂着鼻子绕道走。
乞丐躺在地上,旁若无人地挤着患处的脓血,吴文忠见他实在可怜,并没有像旁人那样急着躲开,而是站在旁边不停叹气。
乞丐抬头看到他,白了他一眼,忽然大声呵斥道:“看什么看,有什么好看的,是不是我身上臭,你觉得恶心了?”
吴文忠赶紧说道:“不是不是,老人家,我看你的腿都烂成这样了,只怕连走路都难,实在太可怜了,可惜我没有办法帮你医治。”
乞丐讪笑道:“这是你的真心话?”
吴文忠答道:“当然是真心,看你年龄跟我父亲差不多,却要流落街头沦为乞丐,实在可怜。”
乞丐接着说道:“我哪知道你是真善良,还是假好心?老汉我在这里躺了半个月了,没一天吃饱过,你要是真善良,就把我接到你家里去?”
吴文忠说道:“那也不是不可以,只是我家里穷,怕老伯不愿意去。”
乞丐听了哈哈大笑道:“如此甚好,我也不让你把我接到家里,我这病几十年了,多少名医束手无策,后来听说一个方子,只要有一位大善人愿意跪下来帮我舔腿上的患处,立刻就能痊愈。你要是真可怜我,不妨试一试?”
乞丐明显是在为难吴文忠,可他却说道:“如果这样真能治好你的病,有何不可?”
乞丐随即伸出双腿对吴文忠说道:“来来来,请尝试一下。”
不料吴文忠毫不为意,竟然真的俯下身去舔乞丐的患处。可当他接近时,并没有闻到臭味,反而有一股异香扑面而来。
等吴文忠舔舐完,乞丐腿上溃烂的皮肤迅速结痂脱落,露出像刚出生的婴儿一般光滑细嫩的皮肤。见此情形,吴文忠非常诧异,立刻明白面前的乞丐绝非常人。
乞丐扔掉打狗棍站了起来,感叹道:“真是个大善人。实话告诉你吧,我是铁拐仙,一直听说你为人善良急公好义,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。我看你是个做神仙的料,不如跟着我云游四海成仙得道去吧。”
吴文忠看乞丐果然是神仙,立刻叩头拜谢道:“承蒙仙师不弃,愿意度化我,按理说我不该拒绝,可俗话说,父母在,不远游,我家里还有父母需要赡养,因此不敢接受仙师的好意。”
乞丐大笑道:“好好好,果然是个孝子。你身上有仙根,玉皇大帝见你孝顺,已经将你的名字写入仙籍。我先传授你修行之法,你回去后勤加练习,等机缘一到,我再来度你出世。
我身上脱落的这些血痂不要轻易丢弃,可用来救死扶伤,一块血痂能够救活数万条鱼,其余的你自己服用,可以延年益寿,远胜于寻常丹药。”
吴文忠听后赶紧拜谢,乞丐轻轻拍了拍他的肩膀,便将他带到了一处山谷,开始在这里教他修行法门。
舔了神仙的创口后,他立刻心智清明,神仙教的法门,他一学就会,并且能够迅速领悟。
在山中学了三个月,等回到家时,发现家里还和他当天离开时一样,父母已经做好了饭,还说他今天回来早了。他这时候才明白,原来在山中学习的那三个月,只不过是弹指一挥间。
他把神仙身上脱落的血痂拿出来试了试,鱼篓中已经一动不动的鱼儿突然活蹦乱跳,而且味道鲜美。
吴文忠学了修行法门,干什么都比别人快,而且好像能够看穿人心善恶,生活渐渐富裕起来,没几年时间,就攒下了不小的家业。
之后他买了田盖了屋娶妻生子,父母病逝之后,他守孝三年,儿子成家立室后,他把家业全都交给儿子打理,再也没有过问,专注于修行。
乡亲们都知道他有法术,每次遇到旱涝灾害,总会向他求救,他祷晴祈雨,每次都能灵验,人们都称呼他为“吴真人”。
县里有位举人,姓杨名立安,字兴业,家财万贯,有良田千顷,人称小孟尝,交游广阔,尤其喜欢结交奇人异士。
吴文忠这样声名在外的奇人,杨立安自然不会错过,想尽各种办法接近。吴文忠觉得他人品不错,很快成了他的座上宾。
杨立安家中有个道士,俗家姓崔,道号青虚子,年轻时学儒,嗜酒如命,父亲怎么劝他都不听。有一次为了教训他,打了他二十板子,他一怒之下逃出家门,跑到了龙虎山。
到了龙虎山之后,张天师看他聪明有慧根,非常看好他,收他做了入门弟子。
青虚子的父亲病逝,他的兄弟到龙虎山报丧,可是他却因为怨恨父亲,不肯回去奔丧。天师即便再喜欢他,也无法容忍这种不孝的弟子,于是将他逐出了山门。
青虚子凭借在龙虎山学来的道术游历江湖,听说杨立安喜欢结交他这种奇人异士,于是登门求见,很快就用法术博得杨立安喜爱,对他非常尊敬。
桐城县城东边有一条河,每到夏季河水都要爆涨,有一次杨立安有事要过河,来到河边时却发现没有渡船。
青虚子看到河边有半片破草席,他把草席扔到河中,念动咒语,破草席立刻化作了一艘船。杨立安看得目瞪口呆,无比兴奋地带着青虚子和吴文忠上了船过了河。
回来时,杨立安打算还乘坐那艘船回去,可来到河边,发现船已经不在了。
这时候吴文忠站了出来,笑着说道:“乘船不如骑马。”说完,他找到几块拳头大的石头,口中念念有词,忽然,石头变成了骏马,鞍鞯俱全。
杨立安等人跨上骏马,在河水中如履平地。等到了对岸,几个人身上一点都没湿。等下了马,骏马立刻又变回了石头。
春天到了,人们争相放飞纸鸢,杨立安也带着儿女们来到野外踏青。
青虚子随手摘下一片柳叶,轻轻一吹,柳叶幻化成一只大鹏,直冲九天,盘旋与蓝天白云之间。
吴文忠对着系马石轻轻一吹,石头幻化成一条五爪飞龙,腾空而起,在天际盘旋,看到的人都以为见到了真龙。
杨立安在龙眠山有一栋大别野,秋天到了,他想试试吴文忠和青虚子两人到底谁的法术更强,于是将两人请来小酌。
青虚子称他能倒转四季,拂袖一挥,果然看到满山红叶全都变成了桃李。
吴文忠笑着对青虚子说道:“你能颠倒四时,且看我瞬息千里。”
因为杨立安经常夸赞西湖美景,于是吴文忠拂袖一挥,果然看到西湖六桥、雷峰夕照、平湖秋月等等胜境就在眼前。
青虚子笑道:“你能瞬息千里,难道我不能吗?”
当时京师一位王爷府邸有一座花园,名闻天下,杨立安小时候曾经跟随父亲游览过,至今仍念念不忘。
青虚子说道:“在这里喝酒多没意思,我带着公子一游王府花园,如何?”
杨立安非常高兴,立刻答道:“太好了,太好了。”
青虚子扶着杨立安,轻轻一挥衣袖,两人便已经在王府花园之中。杨立安看到园中的景物和小时候看到的相差无几,震惊得说不出话来。
回来以后,杨立安对青虚子的法术赞叹不已,吴文忠却说:“这点小小法术,何足道哉,公子想不想一游瑶池?”
杨立安一听,简直要惊掉下巴,问道:“瑶池,你说的可是天上的瑶池?吴先生的法术已经高到这种地步了吗,那我可要跟着先生去一趟天上。”
吴文忠说道:“只是瑶池太远,去一趟可能需要几天,公子还是先把家里的事安排一下,明天启程。”
杨立安兴奋得一晚上睡不着,第二天一大早就把吴文忠叫起来。
吴文忠从袖子里拿出一块布,有五尺见方,拉着杨立安和青虚子站到上面,喊了一声:“起!”
三人随即凌空而起,顷刻间已经到了天界。但见仙山楼阁,金碧辉煌,其中琪花瑶草千姿百态,蟠桃多树,时方着花,五色迷离,芳气沁骨,一空凡艳。
三人来到一个亭子,上书“俯视一切”四个字,站在亭子里向下一望,三山五岳尽在脚下,只有黄豆般大小,茫茫沧海如汤勺一般,眼界宽广,胸襟洞开。
亭子里有几个椅榻,都是锦裀绣褥,吴文忠拉杨立安过来坐,只觉得柔软异常,通体爽适。
吴文忠笑道:“这样干坐着实在没意思,我请阿母赏赐一席清宴,派遣几位仙女来共饮一杯,如何?”
杨立安今天一直在吃惊,现在他已经不知道该说什么了,只是笑着道:“这可不敢,要是可以当然好。”
吴文忠走到亭子里,朝着着一个方向三跪九叩,嘴里不知道在念着什么。
过了一会儿,有几个仙童捧着果品酒菜过来,全都是龙肝凤髓、冰梨火枣等等,把桌子上都摆满了,青虚子在旁边看傻了眼。
吴文忠拉着杨立安又三跪九叩感谢阿母,然后才敢就坐。王母命侍女范成君、婉凌华、许飞琼、董双成四为仙女前来。
行过礼后,仙人凡人频频举杯,觥筹交错,酒过三巡后,吴文忠说希望四位仙女能够演奏几曲,让他们开开眼界。
四位仙女也不拘束,笑着答应。仙乐想起,范成君正襟危坐,唱道:“二曜左行,苍苍右些,左之右之,人增寿些。”
婉凌华唱道:“醯鸡其展翼兮,黍民其交捷兮,载幬其裈衵兮,蚩蚩其一虱兮。”
许飞琼唱道:“噫嘻!夏何为而必暄兮?噫嘻!冬何为而必寒兮?噫嘻!四时何为而必代谢兮?噫嘻!造化何为而必拘拘不化兮?”
董双成掩口唱道:“云油油而果车耶?风飘飘而果马耶?真耶?假耶?无可,无不可耶?”
四位仙女唱完,大家纷纷夸赞,吴文忠带着杨立安再三拜谢。
一夜欢会之后,吴文忠带着杨立安和青虚子冉冉而下。
落地之后,杨立安睁眼一看,不禁惊诧万分,去的时候还是秋天,如今已经是初夏时节,这时候才明白,天上片刻,人间已过半载。
杨立安从天上回来后,觉得世间一切都如过眼云烟,俗念全无,同时也知道了吴文忠真的是神仙,坚持要跟着他学道。
吴文忠对杨立安说,公子是富贵中人,家中父母儿女都要公子照顾,有太多东西割舍不下,执意不收他。去了一趟天界,青虚子知道吴文忠道行比自己深,嫉妒心起,打算对他下手。
有一天,青虚子在杨立安面前假装和吴文忠开玩笑,借机用膝盖顶了几下他的肚腹。
几天后,吴文忠觉得小腹疼痛,像是有什么东西往下坠,想到很可能是青虚子故意加害,赶紧回到家中闭门检查。
很快他发现,肚子里出现了一个铁块,重达十余斤,在家里闭门七天,才把铁块移除。
吴文忠心想,这个可恨的老道,竟然用如此下三滥的手段,那可就不要怪我心狠手黑了。
他来到杨家,看到青虚子正和杨立安坐在亭子里闲聊,上前坐到他旁边,笑着用手掌在他背上拍了拍,说道:“哎呀你个老崔,怎么还跟小孩子一样玩这种恶作剧?”
吴文忠说完便松了手,转头和杨立安说话去了。
青虚子被他这一拍,突然感觉心口一阵巨痛,知道是吴文忠在报复他,借口说家中有事,要回家一趟。
回到家以后,青虚子仔细检查,确实是着了吴文忠的道,赶紧到密室闭关,准备用法术祓除,估计需要七七四十九天时间,于是吩咐儿子,没有他的召唤,谁来了也不见。
一个月之后,吴文忠幻化成一个老道来到青虚子家里,声称是他的师弟,好久不见前来探望。
青虚子的儿子遵从父命不让吴文忠见,他没有硬闯,而是假装热心询问青虚子的状况,问他为什么闭门不见人。
等青虚子的儿子说明情况后,吴文忠立刻说道:“你实在太傻,你父亲闭门炼气,已经一个多月了,他又不是真的神仙,哪能一个多月水米不进还能存活?赶紧带我去,不然他性命难保。”
青虚子的儿子并非学道之人,对这些一无所有,听了吴文忠的话后信以为真,立刻带着他闯进了父亲闭关的密室。
两人刚一推门进去,就看到青虚子盘腿坐在榻上,背后有五只小虎,每只口中衔着一枚铜钉,正用力地向外拔。
露在青虚子后背外的铜钉足有五寸长,五只小虎见到有生人进来,立刻四散,转眼就不见了,而那五颗铜钉又迅速扎进了青虚子的后背之中。
青虚子一口鲜血喷出,仰天大叫一声,转瞬间气绝而亡。
吴文忠到了八十岁仍然身轻体健,精神头比十八九的小伙子都足。
有一天,教授吴文忠修行之法的乞丐来访,吴文忠热情地把他请进屋里,两人聊了一天一夜。
乞丐走后,吴文忠便让家人为他准备后事。一天之后,他端坐在床上,无疾而终。
据说吴文忠去世几年以后,桐城县有人到嵩山游玩,偶然间看到吴文忠和一个道士坐在地上喝酒。
这人非常吃惊,问道:“听说你看人家早已仙逝,怎么会在这里?”
吴文忠大笑道:“若是神仙,怎么会逝去,都是好事者胡说八道。”
这人回到桐城后立刻将在嵩山见到吴文忠事告诉了他的儿女,他的儿女却不以为意,好像早就在他们的意料之中。
故事出自《里乘》。
吴文忠和青虚子两人都法术高强,却还看不破胜负,以至于闹得不死不休,可见就连神仙也不可能完全清心寡欲。
还没有评论,来说两句吧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