民间故事 热文民间故事:小篾匠的手艺! 明嘉靖年间,徽州古城小北街上开着十几家竹行,其中最出名的要数老洪竹行。这老洪自己的手艺过硬不说,带出的徒弟也多,所以他家的竹行成了徽州的金字招牌,别的竹行只能仰其鼻息。谁要是不长眼抢了老洪的生意,就甭想在小北街混下去... 2023-11-161.29 K 阅读0 评论民俗教研员
民间故事 民间故事:戳破的窗纸! 乾隆十六年,刘墉在朝中任体仁阁大学士。一日,他正当值,突然有人把一个叫和子的小太监拽到他面前,说这小子不知天高地厚,竟敢偷看固伦和静公主……偷看公主,那可是杀头之罪!小太监和子战战兢兢地跪在地上,一个劲儿地抹眼泪。... 2023-11-16168 阅读0 评论民俗教研员
民间故事 民间故事:当蛐蛐儿的故事! 过去,王家庄有一个叫王诚的人,穷困潦倒但为人善良。谁家有什么困难,他都会去帮,乡邻们都叫他大善人。这年秋天,王诚的娘去世了,他实在没钱办丧事,只好到邻居张三家去借钱。张三家也穷,哪有钱借给王诚呢?可是,以往张三有困难... 2023-11-14353 阅读0 评论民俗教研员
民间故事 民间故事:宋老背粑孩子! 顺德府一带有个风俗,叫“耙孩子”。夫妻俩在大年初一凌晨,手持竹耙子,悄悄地到十字大街上耙路面。如果能耙到小石子,新一年里没准就能抱上娃娃。在顺德府的大北汪村,有个宋老背,老实宽厚,儿子叫宋来福;还有一个胡大个,蛮横霸... 2023-11-14380 阅读0 评论民俗教研员
民间故事 民间故事:孝子亭的故事! 民国时,天津费家胡同有个书呆子,官名费文通,是个大孝子。为赡养多病的老娘,他在胡同口支了张桌子,靠替人写信养家糊口,经常是饥一顿饱一顿。这年冬天,老娘忽然卧炕不起,大夫把完脉摇头说,大限已至,准备后事吧。费文通十分悲... 2023-11-13227 阅读0 评论民俗教研员
民间故事 民间故事:乱世择婿的故事! 崇祯末年,吴三桂带着清兵入关,南下攻打李自成,李自成战败退出北京。一时间,战乱四起,难民如同潮水般从北方向南方涌来。归州县的南北要道上,聚集了成千上万的难民,这些难民没钱买吃的,只好乞讨度日,大户人家门前经常人满为患... 2023-11-13225 阅读0 评论民俗教研员
民间故事 民间故事:菩萨显灵的故事! 最近,有一个叫侯五的大盗,洗劫了清水县数家大户。幸亏县衙捕快班头赵成神勇,将侯五缉拿归案,失窃赃物也悉数追回,全县百姓无不拍手称快。谁承想,没过几天,侯五竟然越狱逃走了,又把之前的人家偷了个遍,甚至连县衙都不放过。知... 2023-11-12172 阅读0 评论民俗教研员
民间故事 民间故事:两位城隍爷的故事! 古時候,天宫里有两个小仙,玉皇大帝把他俩派往人间去当城隍,让他俩分别掌管一方土地。其中一个小仙到了严州府,成了严州城隍;另一个到了睦州府,当了睦州城隍。没过多久,睦州城隍就发现这城隍爷可不好当呀,百姓们前来许的愿有不... 2023-11-12178 阅读0 评论民俗教研员
民间故事 民间故事:比纸扎的故事! 从前,城里有两家纸扎店,胡家在城南,孙家在城北。这天,胡家的当家人胡三到纸坊买纸,回来时路过孙家,见当家人孙家勉正躺在躺椅上,一边喝茶一边晒太阳,嘴里还哼着戏文,一副优哉游哉的样子;再看自己,扛着一捆纸,热得满头冒汗... 2023-11-12269 阅读0 评论民俗教研员
民间故事 民间故事:少爷倒插门的故事! 马家庄有一个大地主,名叫马大福。马家庄的地,差不多都是他家的。马大福不算坏,收租子也不算狠,因此不少佃户都愿意种他家的地。秋收时候,管家王成带着家丁去收租子,小少爷马玉也要去试试。... 2023-11-12225 阅读0 评论民俗教研员